【黔动之声】六盘水市:苗乡彝寨掀起参军热
“高头马、扎红花,彝家儿郎别想妈;芦笙扬、山歌送,苗寨娃子报国荣。”这是一段在六盘水市彝寨苗乡广为传唱的顺口溜,每年的征兵季,当地彝族、苗族、布依族同胞踊跃送子参军,掀起了一股少数民族群众参军热。
六枝特区中寨乡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乡镇,主要以苗族、布依族为主。其中,苗族约占全乡人口三分之二。虽是少数民族乡镇,该乡却有着深厚的红色根基。
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六盘水,红九军团曾在中寨乡双夕村及周边一带活动,宣传革命思想,播撒革命火种。如今,双夕村仍保留着当时的红军标语。在六枝特区军地的深入挖掘和妥善保护下,双夕村成为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等各类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
当地少数民族群众代代传承弘扬爱军兴军优良传统,热爱国防、关心国防、支持国防,为部队输送了一批批优秀青年。综合近年来有关数据,目前中寨乡已成为六枝特区参军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乡镇。
24岁的李兴权是该乡一名苗族青年,去年大学毕业后积极参军。在部队,他严于律己,吃苦耐劳,依靠不懈努力取得成长进步。“不辱使命,见红旗就抗、见第一就争是军人本色,我要争取获得荣誉表彰,为爸妈争光。”李兴权充满信心地说。
在六盘水市这片红色土地上,受到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浸润的不单单是双夕村,也绝不仅仅是中寨乡。
送儿参军去,盼之凯旋回。在水城区猴场乡,每年秋季征兵时恰逢当地红心猕猴桃成熟上市,乡里苗族、彝族、布依族群众穿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庆丰收之余将一枚枚“小康果”放进孩子背包,一茬茬优秀的少数民族青年带着乡土味道和亲人期盼,矢志从军保卫国防。
打把村布依族雷丰毓、雷丰源两兄弟永远也忘不了,踏上军旅的那天,九十多岁的寨老顺德阿公亲自到村口送他们,“阿公对我们讲,是红军帮助我们贫下中农翻身做主人,让我们布依族有田地,有饭吃,有好日子过,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这份恩。”
据了解,兄弟二人服役期间,凭着过硬的军事技能在各类比武竞赛中脱颖而出。2024年,弟弟雷丰源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
六枝特区月亮河乡、盘州市坪地乡、普古乡、水城区花戛乡……六盘水市下辖92个乡镇街道中,少数民族乡镇有50个,乡镇之间名称有别,但流淌在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血液里的爱国崇军基因却同宗同源。
深入剖析六盘水市少数民族参军热的原因,笔者了解到,除了自身厚重的红色底蕴外,该市通过点面结合、走村串户等方式开展征兵宣传,引导专武干部、民兵灵活采取双语教学等方式在少数民族村寨推动全民国防教育落地生根,出台大学生参军激励办法并形成体制机制,落实拥军优抚各项措施等等,一系列的办法措施营造了全市上下“好男儿,当兵去”的崇军拥军浓厚氛围。
参军光宗耀祖,退役返乡就业创业有期盼。六盘水军分区领导介绍,六盘水市军地各级各部门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纵深推进各项退役安置政策,关口前倾为老兵提供就业指导、创业扶持等服务,帮助退役军人充分发挥余热,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认同有机融合。这些实打实的举措让包括少数民族青年在内的广大凉都儿女以身许国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