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111511 【天眼新闻】兵心依旧·志愿黔行|“遵义战士”新征程

【天眼新闻】兵心依旧·志愿黔行|“遵义战士”新征程

开栏语

在黔中大地,1.48万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13.4万名退役军人志愿者以军人的担当续写荣光,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活跃在救援一线、街巷阡陌。他们脱下戎装,兵心依旧,参与国防教育、抢险救灾、基层治理、生态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7.7万余次、参与101.9万余次。

贵州日报报刊社省直(军警)记者站联合贵州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推出专题【兵心依旧·志愿黔行】,记录我省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伍冲锋在前的英姿,传递守望相助的温暖,见证平凡中的伟大,让每一份坚守被看见,让每一声号角更嘹亮。

2025年是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见证伟大转折的革命圣地,遵义会议会址前人群熙攘。郭云山穿梭其中,热情招呼指引,额头沁出汗珠,精神却愈发饱满。

“我是退役军人,守护好革命圣地是我的责任!”65岁的郭云山,是一名参战老兵,退役后加入了社区“遵义战士”新征程志愿服务队,他住在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街道纪念馆社区。

这个社区有点特殊,地小人多,0.25平方公里居住着3000多人,离遵义会议会址仅百米,游客很多。

郭云山和队员们依托社区的“红色义站”服务阵地,常年为八方游客和市民排忧解难。

除了服务游客,郭云山还会定期到社区所辖500余米长的湘江河段巡逻,检查河道周边环境卫生,对有不文明行为的居民及时劝导。用他的话来说,能发挥余热,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很光荣。

郭云山所在的“遵义战士”新征程纪念馆社区志愿服务队从最初的十余人自发守护,发展壮大至200余人,还入选了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

在遵义市红花岗区,“新征程”志愿服务队有150余支,像郭云山这样的退役军人志愿者有3300余人,近年来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2107次,参与志愿者共20735人次,志愿服务总时长16588小时。

2021年,红花岗区持续组建区、镇、村三级“遵义战士”新征程志愿服务队,按照“地域相邻、人员相熟、专业相近、年龄相仿”的原则,结合基层治理工作重点和群众需求,推进“退役军人+各类专业志愿服务”,形成覆盖党员先锋、红色宣讲、结对帮扶、文明实践、平安红城、解困便民、应急救援的7支服务队。

结合实际情况,服务队构建了“一队一特长、一月一主题、一事一记录”服务模式,集中开展特色活动,吸引居民关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建立激励保障,通过积分兑奖品、综合评价、年度表彰等方式,提升志愿者的积极性。

三月“雷锋活动月”,老兵志愿者躬身清洁街道,勾画动人风景;五月“红色义站”旁,一杯杯热水伴着暖心叮咛递到游客手中;十月国庆假期,老兵志愿者协助安检、引导秩序,更将手摇小国旗送到游客掌心……

微光成炬,服务的热忱早已从会址周边辐射到更广阔的乡间。

在长征街道凉水村,52岁的村委委员曾行峰也是志愿服务队一员。前不久,通村公路被淹,他和几名队员冒雨挽起裤脚,打开井窖排险,半小时解了村民出行难题。

凉水村承载着“红军买猪条”的红色记忆。依托红色基因,老兵当起宣讲员,村里定期播放红色电影,组织党员学习充电,更通过坝坝会收集民情、宣讲政策,让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活力。

志愿者张孟松是金鼎山镇党政办工作人员,他每周五都带队开展护校活动。防汛期间,他与队员徐朝江、张帮飞值守马老岩水库,劝离滞留的居民。老兵们的身影成了乡亲们最信赖的依靠,甚至有人放心地将孩子托付他们临时照看。

“遵义战士”们如星火汇聚,照亮了红色遵义的崭新容颜,以永不褪色的忠诚,擦拭着革命圣地的精神旗帜,在新时代征程上续写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