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176920 【天眼新闻】台江退役军人激情服务“村BA”

【天眼新闻】台江退役军人激情服务“村BA”

开栏语

在黔中大地,1.48万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13.4万名退役军人志愿者以军人的担当续写荣光,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活跃在救援一线、街巷阡陌。他们脱下戎装,兵心依旧,参与国防教育、抢险救灾、基层治理、生态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7.7万余次、参与101.9万余次。

贵州日报报刊社省直(军警)记者站联合贵州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推出专题【兵心依旧·志愿黔行】,记录我省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伍冲锋在前的英姿,传递守望相助的温暖,见证平凡中的伟大,让每一份坚守被看见,让每一声号角更嘹亮。

6月,从贵阳出发驱车近两小时两百公里来到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村,眼前满是“中国村BA故乡 天下苗族第一县台江欢迎您”“中国村BA发源地台盘欢迎您”等标语横幅,道路两侧绘着篮球元素的墙画。

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仅1187人的小山村,这场由村民自发组织的草根篮球赛事,竟吸引数万名球迷纷至沓来。

在这片激情四溢的“村BA”赛场上,跃动着一群退役军人的身影,他们在赛场上奋力拼搏,在赛场外做好服务保障,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战场上发扬军人作风。

村“BA”气氛组组长:王再贵

“UFO!”“小跑车!”——台盘“村BA”球场解说席上,退役军人王再贵身着民族服饰,他的声音穿透鼎沸人声,引来观众阵阵欢笑与喝彩。

王再贵原本是篮球特长生,他的解说不仅接地气,还很有煽动性,在普通话、贵州方言与苗语间无缝切换,看似“随意发挥”,却总能迅速洞悉球员特点、比赛中阵型和战术变化,观众都叫他“气氛组组长”。

王再贵的解说技艺还源于他的父亲,他父亲也是村里球赛的解说员,他从小就从跟着父辈、兄长打球,看着父亲解说球赛。

“村BA”赛场上,来过很多明星大咖,但最令王再贵激动难抑的一次是,NBA球星阿伦·艾弗森现身赛场,王再贵太喜欢艾弗森身上那股不服输的劲儿,电视上只要有艾弗森的比赛,他从不错过。

如果没有“村BA”,他想都不敢想,在家门口就能见到昔日的荧幕偶像,不仅与偶像现场合影,他那件66号球衣上还留下了艾弗森的亲笔签名。

比赛现场,王再贵不时拿起手机,通过直播向外界展示篮球的魅力,他的直播间开一个小时,有上万粉丝收看。2022年,村“BA”密集赛事期间,他足足瘦了4公斤。

尽管连续解说导致声音嘶哑,王再贵依然坚守在赛场:“把台盘推向全国和世界,是我们的责任。”

赛事“护航者”:“永戎”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

“村BA”核心球场环绕着层层水泥台阶,最高处白墙上写着醒目的几个大字,“全民健身‘村BA’全民健康”。

赛事火爆时,这里能涌入两万余名观众。面对骤增的客流压力,“永戎”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队长邰征带领全队35名队员主动补位。

安保压力最大时,队员们轮班值守,从清晨8点忙至深夜24点,他们是“村BA”赛事的“护航者”:协助游客停车,帮摆摊的村民搬运货品,耐心解释安检要求,为口渴的观众送水,提醒观众不要随意在场上抛掷物品……

2023年,一对北京夫妇因占座不慎遗落价值十余万元的相机与背包,队员们紧急联动便衣民警,不到一小时便在上万人海中将物品完璧归赵。

为了服务好游客,“永戎”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专门邀请当地公安干警进行业务上的细节培训。

队员邰胜锋是当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他说业务培训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和游客发生矛盾,要尽己所能耐心帮助游客解决问题,这也是在维护“村BA”的形象。

“地道的台江人,应该主动去维护赛事的秩序。”邰征话语朴实,却道出全体退役军人的自觉。

邰征除了是服务队队长,还是中药材种植带头人,他投资120万元,在当地建设了700亩林下茯苓基地,带动30余名村民就业。

村“BA”开赛期间,台江县“永戎”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人数达800余人次,多次组织退役老兵到赛场上宣传红色文化。

搭乘“村BA”流量快车带茶出山的兵支书:赵实现

“村BA”赛场外另一侧的农特产品集市同样火热。兵支书赵实现在展位前,正向深圳游客推介交密村石灰河寨翁昔古树茶。

赵实现曾在云南戍边八年,2014年返乡后将目光投向家乡海拔1400米深山里,近千亩树龄上百年的古茶树。创业初期,上百次试验失败让十多人的创业团队仅剩三人坚守。

为了提升茶叶生产工艺和品质,他积极参加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的培训学习和外出考察学习。学习了现代农业技术、新的产业发展理念、品牌营销策略等内容后,让他对家乡茶产业发展方向更明晰。

乘着“村BA”的流量快车,“翁昔古茶”凭借优良的品质,不断提升知名度,不仅亮相央视荧屏,还得到了省内外众多饮茶爱好者的青睐,远销北京、浙江、广东等地,在各类赛事中拔得头筹,在黔东南州“雷公山·雷山银球茶杯”手工制茶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在贵州省第一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参与茶叶加工,1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人均每天采茶收入超200元。2024年,古茶产业为村集体创收25万元。随着村里原生态漂流与民宿兴起,村民致富路越走越宽。

据统计,2024年台江县游客量突破400万人次,同比增长32%。在这里,篮球早已超越运动本身,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乡村与世界的纽带,而退役军人们,正用军人的坚韧与智慧,在这片热土上续写着永不退役的荣光。